什麼是白內障?有什麼症狀?該如何治療?
什麼是白內障?
白內障是指眼球內的水晶體變得混濁。正常的水晶體是透明的,能讓光線進入眼睛,當水晶體混濁時,光線進入眼睛會減少,導致視力模糊。白內障可能發生在單眼或雙眼,通常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形成,但也可能突然發生。年紀越大,罹患白內障的機率越高。
白內障的成因有哪些?
形成原因包括:
- 老化:最常見的原因,隨著年齡增長,水晶體逐漸混濁。
- 疾病:如糖尿病或其他眼科疾病。
- 外傷或手術:眼睛曾受傷、動過手術或感染。
- 藥物影響: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。
- 紫外線過量:長期暴露於陽光紫外線。
- 家族遺傳:有白內障家族病史者風險較高。
白內障有哪些症狀?
- 白內障通常不會引起疼痛,但可能有以下徵兆:
- 視力模糊,看不清楚遠處或近處。
- 細小事物看不見,閱讀或開車時有困難。
- 眩光問題,夜間開車或閱讀時感到刺眼。
- 需要更強的光線才能看清,例如閱讀時。
- 顏色變得暗淡,感覺色彩不鮮明。
- 視力不穩定,度數經常改變。
- 單眼看東西時有雙重影像。
什麼時候該看眼科醫師?
建議定期進行視力檢查,醫師可判斷白內障是否影響視力。
若視力突然惡化,請立即就醫,可能需要緊急治療。
- 詢問健康狀況與家族病史,排除其他眼疾。
- 檢查視力,了解視力是否惡化(請攜帶常用眼鏡)。
- 點散瞳劑擴張瞳孔,檢查水晶體與眼睛內部狀況。
白內障該如何治療?
白內障進展通常緩慢,初期不一定需要手術。可能先建議:
- 配戴新眼鏡,改善視力。
- 使用更亮的燈光閱讀,避免眩光。
若白內障影響日常生活(如開車、閱讀困難),醫師會建議手術。白內障手術會移除混濁水晶體,植入人工水晶體,幫助恢復視力,讓生活更方便。
